CIS企業識別設計與公司品牌識別設計
為什麼台灣那麼多企業或品牌沒有做好識別設計系統的管理,甚至根本沒有企業識別設計(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有人說是OEM/ODM惹的禍,有人說是臺灣人缺乏設計概念,但我們認為這是許多企業或品牌的通病:不了解品牌識別設計的價值。
沒有經過規範的logo容易混淆消費者對品牌的觀感,降低對產品的信任和專業度,不得任意修改logo是品牌識別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一個完整並規範得宜的識別設計系統可以提高市場對品牌的信任度,抓緊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能幫助企業內部了解企業精神並增加凝聚力。
很多臺灣的企業或品牌擁有強大的產品或優質的服務,也費心設計了品牌形象,但一個好的logo沒有好的CIS設計就無法傳遞logo的意義也無法正確表達品牌的個性,更難以保持品牌一致性。
CIS包括理念行為視覺識別系統
CIS 企業識別系統是什麼?
CIS企業識別系統是公司或企業向公眾(例如客戶和投資者以及員工)展示自己的方式。企業識別的存在目的是維護和建立符合的身份,並促進企業業務目標。
企業識別系統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
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簡稱MI)。
-
行為識別(Behaviour Identity 簡稱BI)。
-
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簡稱VI或VIS)。

視覺識別設計系統是如何正確使用logo的一套準則和規範,使品牌形象可以保持一致性,對內可以使員工產生向心力,對外可以提升客戶的品牌忠誠度。其中包括logo與品牌的色彩規劃、logo的留白使用範圍(以保持logo良好的辨識性)、字型的挑選、輔助圖形的使用方式。

格博主要提供兩種識別設計規劃:
一、建立品牌
從無到有,透過我們的品牌策略服務定義品牌定位、品牌價值、品牌故事後,根據這些觀點與客戶的需求設計並賦予logo意義,並透過對logo和品牌相關視覺的規範正確傳達logo和品牌的訊息。
二、品牌優化
許多企業(品牌)在市場上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但隨著媒體與行銷手法的演進或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我們協助許多企業釐清現有品牌定位並使品牌具其連貫性,也讓市場了解這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進化的品牌。
企業常常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有三:
品牌識別形象不合時宜
沒有把握住品牌識別系統的關鍵要素
企業品牌形象不連貫
品牌識別形象不合時宜
品牌視覺形象的優化對設計師而言一直是個難題,由於既有的logo、品牌形象和企業(品牌)的連結已經根深蒂固,這個連結會成為「整個企業的品牌形象」。若要進行修改,可能會有「過去都運作得很好,為什麼要把沒問題的東西修改?」的爭議。此外,任何對既存logo進行的修改,也可能引發:「你對logo做了什麼?看起來都一樣啊!」或「呃,這個好像改的太誇張了,跟我們公司的本質不符。」如果回溯星巴克、Google、微軟,這些品牌logo在優化的過程中,上述的情形不勝枚舉。

但這些品牌logo進化後通常能更符合在各種新型媒體上的表現,並迎合了企業甚至集團未來的發展和統一形象,有時候品牌識別形象的價值不會在一時之間發揮盡致,但對長遠的發展來說是可以是逐漸發酵產生價值的。

沒有把握住品牌識別系統的關鍵要素
總體而言,找出企業沒有把握住的品牌識別關鍵要素,相較之下是容易的。在發想和溝通後,利用品牌識別要素充分表現品牌形象,如文宣版型設計、產品系列版型、色彩計畫等等,讓企業內部得以有能夠依循的藍圖,這個藍圖不是一種限制和框架,而是確保未來製作的行銷工具都符合品牌形象並傳達正確的品牌訊息。在創造出品牌識別的關鍵要素後,要如何置入於適合的平台或載體也是我們提供的服務之一。
企業品牌形象不連貫
若企業內部有著無法有效整合的方案「孤島」(Silo)或內部分裂,這就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在建立品牌辨識系統會遇見的問題:企業品牌形象不連貫。其不只發生在單純的設計方面,過去也曾在公司不同部門依循不同規章制度運作時發生。不論是什麼原因,都會造成公司無法整合,員工也容易只以個別部門的規章行事。這類情況的解決方法,是我們必須找出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也許是公司特定部門有不同的需求,如此一來這些個別需求就必須在品牌形象策劃時列入考慮。接下來,我們必須讓人們知道為什麼品牌的連貫性很重要。如果公司希望創造一個強而有力的形象,品牌的連貫性絕對是不可或缺,在B2B公司或B2C公司中都是如此,又以B2B尤甚,因為它反映一個公司專業與否,並決定公司是否會是一個好的合作夥伴。
當我們的設計師已經確立品牌識別系統,也完成了品牌規範手冊(brand guideline)及其他項目的建置,最重要的就是讓公司內部員工、各部門了解如何使用這個品牌系統。過去有無數的公司花了許多心力重整品牌形象,卻在最後因為沒有向員工傳達該如何使用及什麼時候要使用,而功虧一簣。那麼,只能說真的非常、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