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行為識別 (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
3. 視覺識別 (Visual Identity,簡稱VI或VIS):
二十世紀以來,世界上大部分的市場由自由市場經濟在一戰到二戰之間逐漸走入現代市場經濟。市場競爭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在市場中屹立不搖,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除了產品和服務品質甚至價格的競爭,在二戰後國際經濟復甦之下,企業經營者始發現企業識別系統(CIS)的概念愈趨重要。企業識別設計可以為企業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獨特魅力,運用得宜的話則容易被廣泛傳播,有效傳達品牌的優勢進而影響消費者心理。
什麼是 CIS ?
企業識別系統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又稱為企業形象設計系統。在全世界科技的進步與生產技術的普及之下,企業識別系統是目前在市場上建立有效且持久競爭優勢的常用工具之一。
CIS應用於企業的歷史,可追溯至1907年德國著名的建築家彼得·貝倫斯(Peter Berhens),他為德國AEG電器聯營組織(Allgemeine Elektrizitats Gesellschaft)設計標誌, 應用在AEG所生產的系列電器上、工廠建築、宣傳資料上,成為第一個具視覺統一性的企業識別系統。1960年代至1980年代歐美國家強力的經濟表現也帶出大量企業/品牌在企業識別與品牌經營的大規模應用,而日本則是在戰後的經濟奇蹟下直至七零年代開始以日式美學發展歐美的CIS觀念。
(Image via Brandemia.)
企業識別系統(CIS)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 理念識別 (Mind Identity,簡稱MI):
包含企業精神、企業文化、品牌標語、品牌故事,屬於企業經營理念層面,是企業識別系統的基本精神所在。
2. 行為識別 (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
非視覺化動態的識別。對內是完善的企業管理與員工教育;對外則為各種活動、公共關系、公益與文化性活動等,提昇企業形象,強化識別能力,增強行銷利潤所做的一切活動。
3. 視覺識別 (Visual Identity,簡稱VI或VIS):
指具體化、視覺化的傳達形式,項目最多、層面最廣。以標誌、標準字、標準色為核心展開的完整的、系統的視覺表達體系。將上述的企業理念、企業文化等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符號展現。
這一概念包含了標誌(包括不同語言的標準字)和一系列配套設計。一套企業識別系統通常有特定的指引,用以指導和管理相關設計的使用,如標準色、字體、輔助圖形、頁面版型等一系列識別設計,以保持企業/品牌形象的視覺連續性與一致性。在規劃企業識別系統時需訂定詳細規範並有效管理,最重要的一點,企業的所有要素必須相互關聯並且保持一致。
CIS的重要性?
如果一間公司沒有企業識別系統,真的會有所影響嗎?
試著想想看,當一個企業沒有企業識別系統或沒有訂定詳細規範,就像是一間企業沒有統一的公司名稱,那我們又該如何判斷這間企業的性質、服務項目等等?如果消費者同時在一間企業接收多種不一致的品牌形象,那又怎麼能相信這個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具有一定水準的品質和穩定性?
企業識別系統如果運用得宜,它將有助於創建一個可以被社會大眾識別和記住的品牌。現代社會資訊的流通量大且快速,有90%的購買行為是受色彩等視覺因素的影響 (Lucidpress),即使在衝動性購物交易完成後,也要讓消費者有效回流與對品牌產生忠誠度,除了產品或服務本身的品質以外,企業識別設計的完整度將在此產生影響力。
根據Forbes雜誌指出:「一個品牌如何使用色彩會影響到品牌的可見度,並強化品牌的識別度,最高可達80%。」因此,若錯誤使用色彩或圖形,可能造成消費者對企業識別辨識上產生混淆,以至於對企業無法產生共鳴。
同時Forbes也提到:「與不一致的品牌相比,擁有一致性的品牌預計年收入將增加23%。」
經由企業識別系統塑造企業形象,不只能進而發現企業隱藏的價值,有效利用資源與優勢,更可以增加客戶的忠誠度,同時加強已經建立的關係。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企業識別系統的載體與媒介仍然持續在發展與變化,如何保持它的一致性並給予新載體靈活運用的彈性,將是未來企業管理CIS的一大課題。
延伸閱讀:【CIS設計範例作品】SPIRIT企業識別設計流程、「CIS企業識別設計報價」是怎麼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