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電子郵件行銷的效率

m_mailbox-341744_960_720.jpg

 

儘管Email在這個時代可能逐漸凋零(至少在亞洲是如此),他仍是行銷品牌重要的工具。根據知名廣播節目Marketing over Coffee,百分之八十的人用Email註冊,並依Email內容進行購買行為,這是非常重大的轉變,(但請記得,我指的是訂閱的電子報,而非垃圾郵件)。

 

所以,為什麼Email仍然重要?

在這個資訊內容無所不在的時代,人們滑著貼文,點個讚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這個情況之下,Email電子報某種程度上在這些「訊息海」中讓人獲得一點喘息的空間,閱讀電子郵件成為一個私人的時刻,讓你不被社群媒體打擾,你也能更專注。Facebook就不一樣了,你可能在訊息裡發現一封工作邀約、一個來自愛人的訊息,或是老闆的交代事項,你在確認這些訊息時,腦袋會呈現高度警戒狀態。此外,你會收到Email郵件,主要源自於你對這些內容有興趣,所以訂閱他們。心理學角度而言,這讓你更容易接受這些內容。因此行銷人必須記得Email對吸引注意力是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有些專家認為,克製化的敘述方式如:「嗨!John!鼻毛刀現正特價中!」比正常的「Amazon每週電子報」來得有吸引力。

然而這是毫無根據的。相反的,標準、死板的標題有助於讓你的Email客戶清單看起來簡潔有力,因為你會留住那些真正喜歡你的品牌的人,並且剔除那些只是點開Email卻永遠不會有購物行動的族群,而如果你的目標族群清單越長,電子報平台如Mailchimp & Co. 的費用將會越貴。

寄送Email的時間也有好壞之分,切勿在週末寄發郵件,因為收件人在星期一整理郵件時,將需要處理大量的信件,並從中篩選才能找到你所寄送的郵件。我們發現,若在台灣時間下午4:30寄發Email,將獲得最多開信率(當然我們並不賣東西,但我們很高興若你能讀一讀。)這是因為那個時段是最少會議的時間,且一天的工作大多都完成了,收件人也許準備好要下班。然而,由於這是在一個工作天裡的最後時段,人們不太可能只為了了解品牌接電話,因此在早上寄信也許會獲得比較少得開信率,其中也更可能是潛在客戶。
因此,你必須弄清楚哪種時間排程最適合你,消費者所需要的電子報,是客製化的、訊息直接清楚的,且不能太明顯的推銷購買。此外,電子報也必須顧及顧客的喜好,以顧客為導向,而不是宣揚品牌,因此不應該出現「西門子每週摘要」而是「交通科技新聞」,以此類推。

 

其他需要注意的項目則有:

確認電子報在移動裝置上版面沒有跑掉。由於75%的開信率來自於移動裝置(如手機)。你能藉由Mailchimp和其他的工具以移動裝置的形式預覽你的電子報,避免出錯。這還包括了移動裝置的「動作按鈕」,如果有人想要按下「購買按鈕」,他們會連結到一個方便移動裝置檢視的畫面。

此外,含有折扣的Emails也能提高轉換率,例如,如果你要發佈一個新產品,「發佈新品」並不能帶來注意力,但是「八折」、「只到星期五」卻能獲得關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後出清優惠真的有用,特別針對男性族群,因為他們總是在最後一刻才進行購買行為。另外,含有免運優惠的電子報也非常受歡迎。然而,如果點擊行為過程中,超過三個地方需要填寫表格、輸入文字,消費者就更容易中途放棄。因此讓購買行為趨於簡單,是很重要的事。

藉由Facebook的像素功能,能對目標消費者進行追蹤,也能藉此觸及更多受眾,也觸及沒有完成購買行為的受眾。但是請謹記,千萬不能「強迫推銷」,如兩天內就有五次提醒消費者購買的通知,會把消費者趕跑。至於影片內容,只要不lag、傳遞有價值的內容就是好的影片,切勿為了拍攝影片而提供影片,而是要傳遞有價值的內容。透過電子報來溝通品牌精神,讓消費者願意上門,或是作為提供協助的管道,畢竟,以作為聯絡的管道而言,Email本質上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率的。最後,我們發現,相較之下,電子郵件在解決問題上比推銷產品來的成功的多,因此,提供情境式的產品使用方式,比起單一產品規格來得有用。試想當你自己收到電子報後,如果一個內容提供你解決問題方法、新知,另一個是只有單一的產品內容,前者一定比後者還要好。而B2B 品牌若能善用Email來建立人性化的形象,往往能使顧客對其有好的印象,也更可能使其成為潛在客戶。

總而言之,當你仍在思考為什麼你的信箱裡有這麼多沒用的垃圾郵件時,你該想想電子報行銷了!

而最棒的方式,就是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