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發展順序與經營內涵

 

m_motor-579912_960_720-G.jpg

 

品牌企業經營跟傳統企業經營的最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企業經營是以創造最大利潤為終極目標,除了企業內的人力資產和專利權以外幾乎全是有形資產。而品牌經營則是著重創造品牌資產,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聯想度、忠誠度、市佔率,是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結合。

品牌是大眾對一個企業、一個產品、一項服務、或甚至是一個地區的特色等等的綜合評論,以「品牌忠誠度」為指標,即所謂「品牌認同」的實質反映。

 

「品牌認同」與「品牌認識」

「品牌認同」建立在「品牌認識」的基礎上,亦即必須消費者對該組織的企業文化、產品與服務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能夠決定是否認同。「品牌認識」的指標是「品牌美譽度」和「品牌聯想度」兩者的組合,是經過消費者使用產品與服務後,在理性方面的評價與感性方面的回應。

在進入「品牌認識」之前,大多先經過「品牌認知」的階段,這是品牌推廣的前緣。一般的作法是透過企業標誌設計、產品包裝設計、通路行銷規劃、推廣活動等等手段來達成,具體指標是「品牌知名度」。

品牌建立的順序是先有品牌認知,再達到品牌認識,最後自然的得到品牌認同。因此想要建立企業品牌,不能只靠廣告與行銷活動提供給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更要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者體驗,才能令消費者產生正面的「品牌認識」。市場對企業的品牌認知與品牌認識都達到相當的程度時,「品牌認同」便自然發生。當品牌認同效應發酵以後,企業只要堅持經營理念與內容,讓老客戶加碼採購,並介紹更多新客戶,就形成品牌認同迴圈。

 

真正的品牌企業是甚麼?

一個企業是不是真正的品牌企業,取決於市場的認同度有多高。企業要永續經營,就必須不斷努力,持續的贏得市場的認同。

企業讓市場認同感持續保持正面的一切努力,就稱之為品牌經營。從反面說:

  • 只會打廣告,請代言人代言,但是產品與服務與廣告不符,不叫品牌經營。
  • 很會說感人故事,但是故事與企業經歷及文化毫不相干,也沒有跟日常經營連結,不叫品牌經營。
  • 很會創造利潤,卻罔顧環境保護、關心員工健康與家庭幸福,不叫品牌經營。
  • 產品與服務缺乏質感、美感、價值上的堅持,也不叫品牌經營。

經營品牌應該以「滿足需要」為導向,以「品質」為管理實務,以「品格」為價值堅持,以「品味」為追求境界。努力建立這三個經營元素,才能得到最高度的品牌認同。

以上詳細內容請參閱拙作「品牌內化經營」,三民書局及各大網路書店均有出售。